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4年04月30日> > 总第22期 > A2 > 新闻内容
“沙漠人参”扎根 盐碱地“上新”
新闻作者:(本报综合)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30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近日,在垦利区兴隆生态林场,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的省科技特派员杨庆山和林场的同事们手持铁锹,动作娴熟地挖开泥土,将一颗颗身披鳞甲的肉苁蓉采挖出来,一会儿工夫,筐里就装满了丰收的果实。这是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组织有关专家对垦利区兴隆生态林场联合研发接种的管花肉苁蓉进行现场测产。测产结果显示,在土壤含盐量为4-6‰的土壤条件下,管花肉苁蓉平均亩产达到了921.57公斤。

  “我们团队实施了有效的防护措施,使得在去年冬天极端低温-17℃的情况下,管花肉苁蓉安全越冬未产生冻害,为盐碱地上中药材的栽培提供了宝贵经验。”科研团队成员丁国琦说。

  管花肉苁蓉为寄生植物,寄生于柽柳属植物的根上,是名贵中药材。管花肉苁蓉原产于我国新疆、内蒙古等地的沙漠戈壁,有“沙漠人参”之美誉,具有益精血壮肾阳、提高记忆力、抗衰老、提高免疫力、松弛血管、保肝、抗肿瘤等多方面作用。

  近年来,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的科研团队在渤海沿岸进行管花肉苁蓉栽培研究,突破多项技术难关,创新性地研发出了适用于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区的“柽柳林+管花肉苁蓉”复合种植模式。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高度重视盐碱地生态修复和发展林下经济工作,扎实推进林业产业升级工作;兴隆生态林场在重盐碱土地上,种植的一棵棵省林科院“鲁柽1号”柽柳新品种,在林场的精心管护下,为这片盐碱地带来了更多生机与活力。省林科院盐碱地团队盐碱地上开展管花肉苁蓉接种种植,并首次在“壤土”“无水浇条件”及“低密度单侧种植”下取得管花肉苁蓉的丰产,解决了柽柳林经济效益低的问题。

  该项目得到兴隆生态林场和省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东营市市校合作项目和东营市科学技术局盐碱地专项资金支持,在项目的推进过程中解决了管花肉苁蓉接种的立地条件、接种、管护等关键环节的技术问题,为盐碱地低成本高效可持续综合利用提供了新途径,对加快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8-2023 © 鲁中晨报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鲁ICP备19044206号